“不下车加油”是今年疫情以来加油站力推的一项便民服务,司机们坐在车上扫个码就能完成加油,方便快捷。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检察院近日组织的一项针对加油站“扫码支付”安全性的听证会,却给这项在杭州广受欢迎的便民服务的安全性打上了问号。目前南京、苏州、洛阳等地已经下令禁止在加油区域内使用手机进行支付,想扫码付款的,必须到加油站办公区内操作。
“手机支付”最大程度便捷了百姓的生活。在这个过程中,加油站也赶了一回时髦,“手机支付”的方式进入了加油站的服务范围。加油站启用“扫码支付”方式有着这样几个基础:其一,是今年的疫情需要“减少人员接触”,而“不下车支付”较好满足了“减少人员接触”的需要;其二,“扫码支付”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支付方式,使用起来十分方便。
表面上看,“扫码支付”没有问题。而有问题的是,在加油站这样的地方使用“扫码支付”是不是科学,是不是存在安全还无定论。无论是民间的百姓,还是官方的部门,对于加油站的“扫码支付”意见是不统一的。有的人认为没有多大问题,有的人则认为是不小的隐患。
“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”,是社会的共识,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,加油站也会张贴此类安全警示:禁止在加油站拨打接听手机,禁止在加油站内玩手机。而在加油站“扫码支付”本质上就是在“使用手机”。
据称“扫码支付”的电磁辐射功率远大于通话的功率,有专家评议认为此举存在安全隐患。不过,这个结论并未在现实中得到“所有人的广泛认可”,仍然有很多地方加油站没有禁止“扫码支付”。
于是,目前的情况是,在加油站“扫码支付”成为了一个“自选动作”。认为无伤大雅的加油站就倡导“扫码支付”,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就叫停了“扫码支付”。应该说,叫停在加油站“扫码支付”的地方是理智的。因为,不管是不是“真的存在安全隐患”,但至少说明有可能是安全的,也有可能不是安全的。既然还没有最终“科学定论”,那就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谨慎为之。
加油站能不能进行“扫码支付”,不能只是一场“口水战”,要把“论战”变成“论证”。鉴于加油站“扫码支付”的问题,笔者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从更高层面进行一次“科学论证”,而不该只是地方上的“自我选择”,这不能是“选择题”而应该是“必答题”。如果最终证明,“扫码支付”对于加油站是安全的,则应该大力推广,如果最终证明确实存在安全隐患,则应该坚决叫停。
不管加油站“扫码支付”安全与否,在没有科学定论之前,还是要“立马叫停”再说。